协会公告
郝敬春
千古龙飞地 弦音扬清韵 郝敬春 击筑再唱 |
|
汉高祖刘邦击筑高歌一曲,引无数豪杰义士壮怀激烈,李白千年前慷慨高歌的《少年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至今读来仍令人心神激荡。 自宋代失传,千古弦音如今又流淌出汉风清韵。 1月19日,沛县著名职业乐器制作人郝敬春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由他研制、复原的“沛筑”获得了国家专利。面对记者,让筑在失传千年之后得以重生的郝敬春打开了话匣子,揭开了筑前世今生的秘密。 ■筑又称“沛筑” 时光回溯到2200多年前的一天,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喜庆的氛围弥漫了这座名为沛的小城。在一座宏伟的宫殿前,人头攒动,旌旗飘扬,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反叛后,带着胜利的王者姿态返乡,置酒沛宫,邀宴父老,酒酣,击筑而歌,吟咏出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位“歌毕泣数行下”的一代帝王,也许想不到,他所击之筑,自此有了“沛筑”之称。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的薛利平副馆长说,筑是一种敲击乐器,起源于我国南方,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因刘邦回乡击筑唱大风歌,所以筑又称“沛筑”。 那么,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汉书·高帝纪》中说:“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记者在郝敬春家里看到他制作的宋十三弦筑,其外形狭长、色彩厚重,琴弦间流淌出古雅的气息。 ■为大风歌决心制筑 《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可见,筑曾在市井坊间乃至宫廷贵族间流行过。翻阅历史长卷,你会发现筑演奏家,除刘邦外,还有送荆轲刺秦王的高渐离等人。《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这样记录了高渐离刺秦王一事:“稍易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区区二十五字,藏尽杀机。 也许是筑的悲亢、激越之声,让众多豪杰动容,因此它总是伴随大义凛然、豪气纵横的故事闪现在历史长河中。 郝敬春说,当时刘邦击筑而歌,使沛城上下“大风之歌”回荡不绝。其实从战国、秦汉一直到宋代,筑的发展演进反映了古人对于音乐演奏的表达和需求。但让人迷惑不解的是,筑作为一件曾经非常流行的乐器,自宋代以后,却只见记载,不见实物了。1996年,首届沛县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举办之时,郝敬春就萌生了研制“沛筑”的念头,但在“一代帝王乡”沛县,他没有找到有关的资料。 ■搜集资料倾尽心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沛县人,郝敬春出生于音乐之家,从小跟父亲郝允正学习音乐和乐器制作。出于对乐器制作的热爱和不懈追求,30多年职业生涯过去,郝敬春的制作技艺已经锤炼得极为扎实,古琴、古筝等乐器制作样样精通。 也许是饱受汉文化的浸染,也许是出自于职业敏感,郝敬春一直对汉高祖刘邦击筑而歌的事铭记于心。决定研制“沛筑”之后,他跑遍了北京的图书馆、新华书店、图书城查找资料,但所获甚少。郝敬春说:“筑失传了千年之久,我感到很可惜,倾尽心血去研制,就是想把它复原出来,为历史、为沛县的人民做点贡献,可一直苦于资料太少,史书上也没有制作方面的记载,仅挖掘、寻找、整理、研究资料就花了我好几年的时间。” 庆幸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漆棺上画有一个怪神端坐五彩祥云中击筑的图像,而长沙咸嘉湖西汉王室墓也出土了“五弦筑”,随着这些历史遗存的发现,得到县委、县政府及县文化部门资助的郝敬春,在前往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馆等地查对史料与实物后,通过所见的实物筑及残缺不全的资料,经过几年研究,最终设计出了沛筑的图纸。 ■科学研制终成功 “通过一次次实验,我 感觉筑当时失传的原因可能是因音量太小。因为它是由整块木板雕凿出来的,面板的厚度、发音不一样,通过出土的实物筑,我分析先前的筑是用香椿木面板做的,板太厚,音量也小,不适合大乐队演奏。如果把筑的面板用做筝的桐木面板去做,音量就大了,音质也会变得更好。”郝敬春说。 筑虽可能因音响性能的局限遭到弃置,失传了千年,但是它作为一种富有历史意义的古乐器,却因其音乐性能而带有许多的历史信息。作为木制乐器,材质是决定其音色和外观的重要因素,有着丰富制琴经验的郝敬春深知此点的重要。谁知在开始具体制作时,很多困难却是郝敬春始料未及的,“做出来的形状怎么样?发音怎么样?这都是要反复研究的。做出来后再一步步改良,具体木板多厚,面板、底板、木纹及木头的干湿程度等都是问题,需要一点点去克服。” 不惧制作中的困难,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反复实践、逐一解决,郝敬春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制作方法。2009年12月,郝敬春终于成功研制出四台“沛筑”。 ■让筑焕发新生 漆器工艺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制作精巧,色彩鲜艳,纹饰精美,装饰雅致,是极为珍贵的器物。在研制和复原筑的过程中,郝敬春把筑体表面的处理作为重点,努力将传统的汉代漆器制作工艺通过筑得以再现。记者看到,郝敬春所做的筑,外观上更加厚重、典雅,与先前的筑所用制作材料相同,但在形制上,却有了崭新的面貌,完美的工艺赋予了筑新的生命。 在越来越多的演出中,开始出现郝敬春的击筑表演,他所演奏的曲目《关山月》、《渔舟唱晚》令人陶醉,常返场表演。在去年四省六地的刘邦文化万里行活动中,他的筑又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了其他友好县(市)区的人们。去年9月,中央电视台还播出了专访郝敬春的节目,时间长度近半个小时。而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也在郝敬春手中一一诞生,每一件乐器都包含了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筑音色很美,演奏方便,一敲就发音,我准备写演奏法,并把13根弦扩展到26根弦,让筑音域更宽,让更多的人喜欢筑,让它永久地流传下去。”筝、筑同源,但相对于筝,筑更像一个过客,它存世数百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闪而过。然而,随着筑的再生,筑的使命被筝延续的历史或将结束。在机械化加工普及的时代,纯手工制作表达了制琴师对筑这件乐器的尊重,在如琢玉一般的制作过程中,将筑所蕴藏的大小若珠的特质表现出来的郝敬春越来越相信,曾见证一个时代辉煌历史的筑必将重新被人们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