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公告
演员、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
姜克美,出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虽主修板胡,却系统学习了五种胡琴(京胡、板胡、二胡、高胡、中胡)的演奏,1988年因举办五种胡琴演奏音乐会而名噪京城,并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
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中国胡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独奏演员。
身为汕头潮阳人媳妇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不仅曲拉得美,人也长得美,十几年来,她总是一身秀气,一手技艺,凭着几把胡琴走天下,其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众多国家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无论是在维也纳、慕尼黑、英格市、路德维希,还是在“法国嘎纳国际电视节”、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都可看到她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有一个金色大厅,被世界誉为音乐圣殿,能进入这个大厅演奏可谓是一种殊荣。2000年春节,姜克美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着中国的胡琴乐器走进这个圣殿,在这个圣殿上,她用板胡奏起了柔美、俏皮的《大姑娘美》这首乐曲,在许多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看来,虽然不懂得这种“奇妙的二弦乐器”,却听懂了里面美丽姑娘的旋律,也看到眼前这位美丽的姜姑娘。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姜克美从小天资聪慧,能歌善舞,爱好民间戏曲。13岁时,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板胡教育家李恒教授。几年的学涯生活,她勤学苦练,除主修板胡外,系统学习京胡、高胡、二胡、中胡几种胡琴。在这些胡琴中,虽然有共通之处,但更有明显差别。为求师学艺,她北上南下,得到南北胡琴名师的精心指点,并博采众长融化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1988年初她大学毕业前夕,在北京音乐厅,中国音协为她举办“姜克美胡琴独奏音乐会”,她用5种胡琴,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前实属罕见。因而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她被音乐界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
看她十几年走过的艺术历程,随着民乐艺术的不断追求,她对音乐作品却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更深厚的艺术涵养,就她的表演风格,可略见一斑。几乎她每次出场演奏时,总是从舞台右边沿着舞台前沿款步走过,稍低着头,一手提琴,一手扶起裙袂,一副优美状。不动声色,不作张扬,自然入座;进入演奏状态时,她更多地是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而进行精雕细刻,看她对音乐理解得那么透彻,琢磨得如此精致,但一切又是流落得如此平常,自然而纯朴。
十几年来,她与海内外诸多著名乐团、指挥家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胡琴独奏、协奏音乐会,并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和泰国电视台等众多家海内外媒体录制大量乐曲以及个人独奏音乐会各专题节目,还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胡琴音乐。此外,还为多家公司录制一批胡琴作品个人专辑唱片:其中有《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京风》等。近年来,她还先后推出了多部颇具影响的民族器乐音乐电视作品,其中《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器乐电视节目比赛”的金奖。她现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姜克美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其足迹遍及国内及亚、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随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拉弦乐器的艺术魅力并荣幸地应邀在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日本NHK演播大厅演奏。业内人士称其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和 “当代杰出的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1988年因举办五种胡琴演奏音乐会而名噪京城,并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昨日,为7月15日由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新品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华之情夏之韵”综合民族音乐会提前回到家乡沈阳的姜克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的艺术经历和感悟。
谈及自己的成名之路,姜克美异常淡然:“艺术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修炼好自己的才艺才是根本。”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配乐,在姜克美看来这只是单纯的音乐创作,她不在乎导演是谁。和张艺谋只在录音间谋面一次,姜克美眼中的张导演严肃又严格,对艺术是个非常较真儿的人。
7月15日19时在辽宁大剧院大剧场举行的这场民族音乐会,多位著名演奏家将登台献艺,其中包括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二胡和高胡演奏家印在深以及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扬琴演奏家于海英。
主要作品
京胡与乐队《夜深沉》
《夜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牌子曲,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乐曲以昆曲《思凡》一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
《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小尼姑哀叹自己身入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无聊生活。而《夜深沉》的作者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曲调由繁至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乐曲结构严谨,流畅激昂,刚劲有力,充满激情。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在此曲中,作曲家吴华大胆地把单一板式发展成由行板、小快板、快板、垛板、急板等多板式的大型曲牌。它集轻盈的舞姿、英武的剑术、复杂的心情和严酷的战争于一曲,多层次、多视角地刻画了虞姬广阔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乐曲《夜深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女性典雅温柔的美丽形象。
新世纪之初,被誉为胡琴全才的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把这首作品带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带到了柏林音乐厅,带到了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所到之处,观众无不为这独具京韵的传统作品所震撼,为这位中国女性刚柔相济的演奏风格所折服,他们长时间地站立鼓掌、欢呼,希望能再次感受到中国胡琴的独特魅力。姜克美对于这首作品的处理非常特别,她将原来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升华为对中华古代女性的赞美,突出了中国女性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她在京胡演奏中加入了特别技法,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弥补了京胡柔美不足的缺陷,把整个作品表现得动感十足又不乏温柔、既大气又典雅、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以坚定有力的节奏和一气呵成的旋律进行,其中有一段富有中国气派的击鼓艺术与京胡的竞奏,演出形式独特,在刚劲中包含着了无比柔韧的感情,使乐曲倍添光彩,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
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亦称《哥哥回来了》。乐曲是根据「碗碗腔」音乐改编而成。「碗碗腔」是流行于陕西华山北麓华梁等地区的皮影戏剧种,因其以碗碗(形如小铜钟)为主要的打击乐而名,其音乐委婉动听。乐曲开始以欢快华丽锣鼓般的节奏,表示热烈欢迎亲人的场面;第二段转入慢板,旋律委婉悠长,加以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细腻而深刻的抒发了深厚的情谊及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曲调,像人们在欢腾的锣鼓声中唱出了欢送的歌声。
1995年4月,姜克美在第32届法国嘎呐电视节的「中国专题日」上,用板胡演奏了该曲。她用娴熟的技巧和对音乐内涵深刻的把握,把乐曲人物悲欢的感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当姜克美收弓的音符停顿,片刻,全场听众先是鸦雀无声,尔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法国著名电影艺术家、海洋科学家库斯托在姜克美演出完毕后,握着她的手说道:「你的演奏太棒了,我特别喜欢中国音乐。你的音乐使我想起了中国的老子和庄子。如果我以后拍中国的片子,我一定请你演奏里边的音乐。」可见他不仅被中国音乐所感动,还对音乐所传达出的一种纯粹的中国古老的文化内涵产生深刻的联想,再次印证了中国音乐所具有的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胡琴协奏曲《京风》
胡琴协奏曲《京风》以浓郁的北京地区的戏曲、曲艺和民间音乐为素材,用京胡、二胡及板胡三种胡琴,分别描绘了京城古都的宏伟殿堂、明媚景色和别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展现了古都的风姿、风采、风情与风貌;讴歌了具有悠久历史、秀丽景致和朴素民风的华夏古都。
3.1 第一乐章:紫禁城(京胡与乐队)
用京剧音乐描写具有帝王风范和权贵气派的京城故宫。历史演变、人间沧桑、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流传下无数可歌可泣,令人感慨的故事。
3.2 第二乐章:芦沟月(二胡与乐队)
以河北梆子音乐为主要素材,描绘芦沟晓月的动人景色。夜曲娓娓的歌唱,表现人民渴望和平、安宁与热爱故园故土的满腔深情。
3.3 第三乐章:庙会(板胡与乐队)
以北京曲艺单弦,京韵大鼓的音乐为素材,表现新春佳节,民间庙会的热闹情景,民间艺术荟萃、色彩缤纷,秧歌杂耍,戏狮舞龙。在表现民俗风情的同时,展示了京城人民乐观豪爽和幽默诙谐的性格。
该曲由著名作曲家莫凡作曲,乃其成名之作。该曲是作曲家为姜克美演奏胡琴系列,展示其一专多能的技艺而量身定做的,于1994年澳门国际音乐节首演获得成功。该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紫禁城》(京胡与乐队),第二乐章《芦沟月》(二胡与乐队),第三乐章《庙会》(板胡与乐队),分别用京胡、二胡、板胡演奏。通过该曲,她向听众全面展现了她高超的京胡、二胡和板胡演奏技艺。她的演奏音色明亮,乐韵华美。在把握不同乐器和乐曲风格方面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她善于把各种演奏技巧融于发自内心的、从容自在的歌唱之中。热烈而不夸张,抒情而不造作,深沉而不拖沓。音乐质朴亲切,典雅大方,处处表现出大家的风范。
板胡独奏曲《大姑娘美》
根据东北民歌改编的板胡独奏曲《大姑娘美》,曲调十分明快,表现了中国女孩子的纯真、含蓄。同时,由于改编自东北民歌,乐曲还表现了北方姑娘的俏皮和泼辣。这支曲子被端庄秀美的女演奏家姜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板胡咿咿呀呀地把一个美丽、羞怯、直爽而又热情的东北大姑娘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她通过自己娴熟的技艺恰到好处地把她对曲子的理解传递给了听(观)众,使听(观)众被她本人及她的板胡所创造的东方神韵沉迷得如醉如痴。
记得前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过一场民族音乐会,主要演奏家为本地二胡演奏家曹玉荣。作为特邀嘉宾,姜克美专程赶来演奏了京胡协奏曲《夜深沉》(与广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合作)和这首板胡独奏曲《大姑娘美》。记得她那晚是一袭鹅黄色的中式长裙套装,美好的颜色、恰到好处的剪裁配上她高挑的身材,显示出一种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婀娜的身影,恰如其分的肢体摆动加上抑扬顿挫的板胡音色,十分完美地诠释了《大姑娘美》这首曲子。从此之后,在我心中,大姑娘美就和姜克美画上等号了。而且,从此有了另一个心理定势,即女性演奏家总是美丽的化身。我常常搞不清楚,是音乐本身重塑了她们的形象,还是美丽的女性本身就更容易具有音乐的慧根?
人物评价
端坐台上,光彩照人,手中变换的胡琴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昨日,姜克美用美妙的琴音征服了大连观众,但记者心里却划上了大大的问号:这是记者中午刚刚采访过的她吗? 姜克美乘坐辽东半岛号从沈阳老家抵达大连,简单地用过午餐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坦白地说,如果不是随行人员的介绍,记者差点没能认出面前的这位就是曾经三度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毛衣、长裤,一身朴素的便装,不施粉黛的姜克美丝毫不像“明星”,只在不经间流露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她说,生活中她崇尚舒服、自然。而这种感觉在她看来是一种享受,因为即使是半日优闲,也得是她“偷”出来的。现在,她的时间表几乎全被各类演出排满了,仅今年她就出国演出了8次。 聊完了这些题外话,焦点才集中到了她的演奏技术和特点上。众所周知,姜克美成名始于1988的那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上。当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于1988年的毕业前夕她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一口气把板胡、京胡、二胡、中胡、高胡等“胡琴家庭”成员演奏了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演奏形式后来被称为“姜克美模式”。就如在昨晚的“华人音乐大师·2005新年音乐会”上,她用京胡、板胡、二胡分别演奏了《夜深沉》《哥哥回来了》《赛马》等三曲经典民乐,看来是要把“姜克美模式”一直保持下去了。记者问她:术业有专攻,她的这种作法会不会让人感觉杂而不精?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让她打开了话匣子。 姜克美告诉记者,虽然京胡、板胡、二胡同属胡琴家族,但却同样隔行如隔山,拉京胡的通常不会拉二胡,拉二胡也很少有能拉好京胡的,比划几下、玩玩票可能还行,但要达到艺术的高度却鲜有人在。好在,她小时学过京胡、二胡,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学的是板胡专业,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得比较扎实。饶是这样,为了跨越这些界线,她仍然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和辛苦。据她透露,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那几年,没有一个寒暑假是被她浪费掉的,自己几乎没有逛过街,更别提远行、旅游了,每年都是操着琴四处求学,甚至跑到广州跟着老师学了一个假期的琴,开学后就返回来上学。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不断磨练,她终于全掌握了京胡、板胡、二胡等十多种胡琴的演奏技艺,“如果说我的这种尝试是成功的,那也不是说我能拉多少种琴,而在于我抓住了每种琴的神韵和特点,能让它们在我手中展示出它们的光彩来,我想可能难就难在这里。”